查看原文
其他

3天42.4万人!武康大楼又火了,匆匆拍照的人却少了,这才是打卡上海老建筑的正确方式→

上观新闻 徐汇文旅 2021-09-11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武康大楼再度登上上海乃至全国的热门景点榜单
短短
3天武康大楼所在的衡复历史风貌区迎来42.4多万名游客打卡

不过,人们打卡的节奏却变慢了


不再候着红灯间隙匆匆按下快门而是在街区微更新打造出的最佳拍摄点位上驻足“拗造型”


再阅读脚下导览信息按图索骥走进街边咖啡馆慢酌细品


体味一幢幢老建筑散发出的历史文脉气息来一场深度漫游

武康大楼


阅读老建筑,在上海已成新时尚。而保护和传承好老建筑蕴涵的历史文脉,在上海也已是一种城市共识。




 打卡方式 来一次武康大楼深度漫游
 体验 老建筑因地制宜修缮居民、游客的相处可以很和谐


坐落在30度锐角街口的武康大楼,是许多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取景点。然而,在马路上取景拍摄的同时,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得益于2019年启动的武康大楼修缮和周边道路整治工程:


  • 武康大楼旁的人行道被拓宽3.6米,留出驻足空间。


  • 结合武康大楼的住宅性质和所处区位,项目团队还把外墙上的雨棚、晾衣架和空调机架“藏了起来”;周边架空线整治拆除,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 同时,楼内部解决了居民“急难愁”问题。如改造辅楼楼顶废弃空间,新增公共晾衣区和花园,楼内23户合用厨卫也全部得到改造。



武康大楼外立面的空调机被隐藏起来


“结合大楼需求,我们因地制宜提出‘外做减法、内做加法’的修缮方案。”上海市徐汇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建筑保护讲究因地制宜,这一理念,在上海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城市更新同样因循“在地”精神,保存历史信息,延续特定的历史文化。


 针对保护等级较高的文物单位,上海跨前一步从建筑修缮转向主动预防。记者获悉,开展预防性保护的探索和研究,强化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尽早发现文物建筑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使文物建筑“延年益寿”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此次预防性保护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对文物建筑的分析、监测、评估和日常管理,力求尽早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干预,是上海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从抢救性向抢救与预防并重转变的有益探索。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打卡方式 路过一条上海的小马路偶遇一幢有故事的文保建筑


 体验 挖掘赏鉴小众老建筑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
上海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美誉,随便路过一条上海的小马路,就可能遇到一幢有故事的文保建筑,发现一段值得记取的历史。寻找上海的“魅力”和“活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


2020年,关于武康大楼的一则旅拍分享帖,在小红书平台收获点赞和收藏量达4.4万次。
越来越多的小众老建筑被人们挖掘、赏鉴和解读,尤其是大批年轻人,也日渐倾心于老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这得益于上海历史建筑开放力度加大,一种城市风气的培育与熏陶。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上海启动“建筑可阅读”以来,范围已拓展至全市16个区,开放建筑1037处,设置二维码2437处,基本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 


此外,上海还开发“行走上海”APP,推出“红色经典”“名人旧居”“百年高校”“漫步苏州河”等十余条游览参观路线,让人们能够通过多渠道了解每幢优秀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建筑特色和人文故事,彰显历史建筑“活化石”作用。




END



编辑丨HA.z
信息来源丨节选自上观新闻
原作者丨戚颖璞 李君娜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